楼市调控严查信号释放的同时,国土资源部(以下简称“国土部”)对于土地违法违规情况也在严查中。
近日,国土部对全国国土资源违法违规情况进行了通报,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发现违法用地行为事件2.9万件。涉及土地面积17.7万亩。共有185名责任人受到党纪处分,82名责任人受到政纪处分,46名责任人被追究刑事责任。拆除违法构建物506.1万平方米。
国土部执法监察局副局长岳晓武表示,从上半年违法的特点来看,违法用地呈现“两降一升”态势,即违法用地面积同比下降36.5%,今年新发生的违法用地面积同比下降31.1%。但本年发生的违法用地面积逐月上升,6月份发现的违法用地面积约占上半年的三成。
业内专家表示,由于土地违规属于长期效应,在经过几轮清查之后,土地稽查的遏制作用已经开始加速显现。不过6月份违法用地面积再度呈增长趋势,土地稽查仍然任重而道远。
“稳增长”下土地违法反弹
根据国土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发现违法用地行为2.9万件,涉土地面积17.7万亩。其中,本年新发生违法用地行为2.3万件,涉及土地面积9.2万亩,呈逐月上升趋势。
对此岳晓武分析:“一是因为大宗违法用地减少,农民建房等小宗违法用地增加的原因。二是因为非农业建设违法用地行为有增多之势。”为何会在全国土地违法违规比例连续4年下降后出现反弹迹象,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副总工程师邹晓云告诉记者,违法用地情况的出现与项目的投资、建设有密切关系,一般北方冬季受到气候的限制,不便施工,上半年的第二季度显得比较集中。所以相比第一季度来说第二季度会有反弹趋势。
“这跟国家的宏观调控相关。”房地产高级经济师章林晓认为,6月份违法用地面积占到上半年的三成,逐渐呈增长趋势是由各方面因素造成的,但究其根本主要在于“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的背景下,各级地方政府违法用地的信心大增。
章林晓表示,一直以来,违法用地的大头,其实主要在各级地方政府。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中国后,在中国大陆自中央到地方就曾出现过各级“红头文件”允许或者鼓励“大开绿灯”的各级重点项目“先用后批特事特办”。如今当“稳增长”被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时,有先例可循,各级地方政府“先用后批、特事特办”的违法用地信心自然大增。“6月份违法用地面积占到今年上半年的三成,自然也就不足为奇了。”“下半年,稳增长将会被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来,一批重大项目急需落地,以多种方式圈占集体土地的倾向依然突出,执法监管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性增加,违法违规反弹的压力也将加大。”岳晓武亦坦言。
下半年调控或升级
近来有关土地调控方面的政策频频出现,仅在7月中央层面就多次对土地市场调控进行表态。于是有业内人士认为,下半年针对土地市场的调控或将升级。受到房地产市场升温信号的影响,国土部门对于闲置土地的查处和再利用也将加快推进节奏。
章林晓认为,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市场的力量最终会大过政府行政干预的力量,经济规律会最终发挥决定性作用。今年下半年,地方政府是否会加强对于土地市场的管控,关键还得看下半年市场最终的走势,经济规律是否最终开始发挥作用。
一位国土部相关部门的人士告诉记者,国土部当前的工作并不好做,相关部委各司其职,工作态度“不求有功,但求无错”,且都在基于部门利益,向国土部要求分得土地出让金用于分管领域的发展资金,难以实现真正的联动,地方政府主导的违法违规用地更加不是掌控全国大局的国土部一方就能禁止的。
“土地违法现象的增多,对土地市场秩序的影响是灾难性的。”章林晓表示,由于土地违法的主体是各级地方政府,如果完全公示土地违法问题,无疑会影响到各级地方政府的公信力,而如果不彻底公开各级地方政府的违法用地情况,则又对土地违法行为构不成足够的威慑。因此,国土部虽然大规模进行土地资源违法违规稽查已经持续接近几年,但公示的内容却一直不细致,这背后的原因关键就在于国土部一直处于左右为难的尴尬境地。
对此,岳晓武表示,今年下半年,国土部门将对中西部地区违法用地、新政策运行中可能存在的违法违规风险等问题深入调研,加强引导,提出改进和完善政策、措施的相关意见建议。同时也将与相关部门加强对公路、铁路、水利等建设项目用地的监管和典型案件查处。